主题晨会 | 西学东渐——徐光启
发布日期:2019-05-06 14:51:49   发布人:五浦汇学校   

5月5日上午,我校晨会主题为“西学东渐——徐光启”。主持老师:任真


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经历了两百年的文艺复兴,自此在许多重要科学领域上领先世界。

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明朝也出现了徐光启这样伟大的科学家,他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,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被誉为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。而不是人们常说的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!相反,满清的一些官员,对世界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徐光启!包括林则徐。


请看他对英国女王说话的口气:

谕英国国王书:中国所行于外国者,无一非利人之物。利于食,利于用,并利于转卖,皆利也。

茶叶大黄,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。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,则夷人何以为生?

外来之物,皆不过以供玩好,可有可无。既非中国要需,何难闭关绝市。

我天朝君临万国,尽有不测神威,然不忍不教而诛。故特明宣定例。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,必当懔遵宪典,将永断来源,切勿以身试法。


今天预初1班的学子们以自编自导的话剧,演绎了徐光启的风采!


任真老师以“西学东渐——徐光启"为主题发表了讲话:

各位同学,老师们,大家上午好。

感谢预初一班同学们的表演。

徐光启是中国历史官员中的一个异类。

其一体现在他对于农学、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的重视和不断研究。徐光启小时候帮助父亲做农活,还向别的老农学技术,给棉花结顶打杈,产量比原来增加不少。小小童心,颇受鼓舞,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萌发于此。天启五年(1625年),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,徐光启遭到参劾。他回到上海,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审订编排,出版了著名的《农政全书》。


其二是他对于西方科学技术、宗教文化的清醒认识和大力提倡。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徐光启结识了传教士郭居静,并经由郭居静认识了利玛窦。1603年,他在南京受洗加入天主教。1606年,由利玛窦讲述,他开始翻译《几何原本》。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,译名从无到有,全部靠徐光启去体悟创造。他的许多译名十分恰当,点、线、直线、曲线……这些我们沿用至今的术语,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。多少年后,林则徐乃至洋务运动对于西方科技往往持对抗或者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态度。徐光启秉持着科学精神去接近西方学说,高下立判。





徐光启有一个学生叫孙元化。徐光启将他带上西学之路,他潜心研究西洋火炮,写出了专业著作《西洋神机》,成为明末独一无二的火炮专家。他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,主张筑城制炮。面对骁勇无比的后金铁骑,宁远城头11门西洋大炮成了克敌法宝。然而孙元化陷入了明末的党争之中,因“造反”之名被捕入狱。徐光启多方援救无济于事。明朝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也失去了为数不多可以仰仗的力量。回看那段混乱不堪的历史,那些死到临头还像斗鸡一样互掐不已的大臣们,一位历史学者感叹道:张居正之后,明末再无政治家,只有政客、佞臣、小人与愤青。

在准备此次晨会之前,我对徐光启的了解仅限于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条目。然而,在和同学们一起查阅资料后,不仅对于徐光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。从徐光启出发,更第一次对明末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。我也希望大家在治学时,能首先深入,进而拓展。




同学们,历史不会记住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,多大权力,却会记住您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!

我希望同学们在立志时,能有历史感,即脚踏实地,又能超凡脱俗。

晨会最后黄校长作了纪念“五四”百年的讲话。他说,对五四的看法虽然众说纷纭,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,那就是青年人关心国事国是的热情。他鼓励同学们要尊重真相,回到理性,正本溯源,相信常识,学会独立地思考,更应该努力学习、多读好书,不断修炼身身,成为真正的君子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